看她的画即见了她的心。
今日中国画愈加关注图式、技法、题材等等,多以风格面目之特立为评价的标准。这是西方艺术观念的影响和中国文化转型的结果。西方绘画这二三百年风格、流派、思潮、主义层出不穷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后来出来一个杜尚,仿佛令西方艺术愈加有些茫然。理论家为现象的存在寻找答案和理由,但不管如何说,杜尚甩手走啦。西方走马灯似的是相上的变化。就像爱打扮一天三开箱,衣裳时时变,人还是那个人。中国画若继其后尘,将会展现个啥样的未来?
中国文化讲究变化气质。在书画艺术中,人也始终是在场的。儒家的祛习复性,道家的返璞归真,都是在提升人的格儿。若说艺术高级,玩来玩去人不进展,不知玩的是啥艺术?干嘛要玩艺术?!
艺术要高级还得人高级。
在今天文化语境下,中国书画艺术颇感不具自信,是中国书画所依的根本在动摇。
流浪的孩子到哪儿都不安心。
中国书画从来是以“游”的态度对待“艺”的。“游”的态度是啥?“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,应务有余,而心亦无所放矣。”心无所放即是“达其情性”,“应务有余”自然能“形其哀乐”。其志在“道”,其功向内,反求诸己,达本道明,形之于外,自然文质彬彬。
有朋友担心这样的话,艺术风格会不会雷同?乃至还能不能形成自己的面目?人各殊气血,各异气质,识得本来,表达出来自然不同。是谓“君子和而不同”。“和”的是本,人人平等一味者是;“不同”的是自我的气质韵致,此不同得之天然。董其昌说“气韵非师”,石涛说“我之为我自有我在”。若给董其昌脖子上安个王羲之的脑袋,给石涛的脖子上安个荆、关、董、巨的脑袋,咱看着怎么会舒服?河流一贯而下,上中下游的水流各有不同,而水性却是一致的。鼓荡一种情绪,强大一个自我,做搬弄眉眼口鼻的努力,建立个不同于人的样子,意义能有多大?
“曾经在幽幽暗暗中追问,才知道平平淡淡、从从容容才是真”。都批评这个社会浮躁,说这话本身是否又给这个社会加了一重惊惶?自己常常在幽幽暗暗中忏悔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