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兮鹿芸薇书画集将付梓,嘱余作序。余观其画笔墨精神,象物微妙,气息古雅,迥非现代常俗之所习见者,乃深有感焉,遂为赋诗云:
天地何言哉,大美生百物。
四时行不忒,日新推陈故。
纷芸呈万象,如何笔墨住?
借得寸草心,元兮观往复。
呜呼,画之为观物之道不兴久矣。昔者伏羲氏“仰观天文、俯察地理、近取诸身、远取诸物”以画卦取象,黄帝史官仓颉“见鸟兽蹄迒之迹”而始作文字,乃有后世所谓书画之事。故书画历史,虽一代有一代之笔墨,一人有一人之风格,而大家之作,无不追本溯源,一归于道。是以宗炳论画首揭“圣人含道暎物、贤者澄怀味象”,然后笔墨之趣、形象之生,无非道矣;而明道先生“万物静观皆自得,四时佳兴与人同”之理学涵泳,亦无非书兴画境也。此盖圣人所谓“游于艺”通乎“志于道”之处,实为中国书画艺术所为何事之根本。故谢赫所谓气韵生动,黄荃所谓写生,皆无非往圣先贤所谓观物体道之遗意也。奈何今日所谓“中国画”已堕为“视觉艺术”或“实验水墨”,或从事“审美”、“抒发”,或播弄“观念”、“思想”,不再读书明理、观物体道,乃至不习书法、不明笔墨,于是乎书画之为观物生意与取象之道,几乎绝矣。然而《易》云“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”。观夫芸薇之画,与夫今日青年学者群体、画家群体,无论主义流派,纷纷回归传统、复古更化、洗心革面、日新其德,可知画道剥极而复、贞下起元之机,已悄然来复矣。
我本学者,读书之余略习书画。吾知芸薇,因于其夫燕凯欲从余做博士后,乃为引见相识。燕鹿伉俪俱从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先生攻读博士,既深研理论,又精勤翰墨丹青。燕凯最初知我,乃因见拙作书札一件于道里书院网站,遂有通信往来。书画之于我,不过尚友古人、变化气质之具尔,而燕凯喜之,不以乏术而见弃,但因同道而会意,诚可感也。未来书画观物体道之复兴,或将有赖于学者与艺术家之相交:学者去专业化而能游于艺,艺术家去专业化而能读书明道,则现代专业化之蔽可解,而人可以复为人矣。
癸巳深秋,无竟寓于同济大学
(柯小刚,字如之,号无竟寓,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、道里书院山长)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